Python教程
Python教程:包含了所有代写案例以及部分答案
-
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:“可以用 Python 做哪些神奇好玩的事情?”。被赞同最多的一个回答提到了一个叫做Kurt Grandis的程序员在线学习,他用Python做了一套自动防御水枪系统抵御他家后院时常出现的松鼠。在PyCon 2012会上,他分享了这个神奇的系统 — Militarizing your backyard with Python。 整个系统的技术难度倒不是非常高,用了几样比较成熟的技术:OpenCV、Blob Detection … 继续阅读“python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”
:
-
接着上一次的内容,来介绍一种更加灵活的参数传递方式: def func(*args) 这种方式的厉害之处在于,它可以接受任意数量的参数视频教程。来看具体例子: def calcSum(*args): sum = 0 for i in args: sum += i print sum 调用: calcSum(1,2,3) calcSum(123,456) calcSum() 输出: 6 579 0 在变量前加上星号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68课—— 函数的参数传递(2)”
:
-
我们已经熟悉了循环的使用,包括while和for…in。while循环在条件不满足时结束,for循环遍历完序列后结束。如果在循环条件仍然满足或序列没有遍历完的时候,想要强行跳出循环,就需要用到break语句。 while True: a = raw_input() if a == 'EOF': &nbs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34课—— break”
:
-
面向对象是比较复杂的概念,初学很难理解。我曾经对人夸张地说,面向对象是颠覆你编程三观的东西,得花上不少时间才能搞清楚。我自己当年初学Java的时候,也是折腾了很久才理清点头绪。所以我在前面的课程中没有去提及类和对象这些概念,不想在一开始给大家造成混淆。 在刚开始编程的时候,从上到下一行行执行的简单程序容易被理解,即使加上if、while、for之类的语句以及函数调用,也还是不算困难。有了面向对象之后,程序的执行路径就变得复杂,很容易让人混乱。不过当你熟悉之后会发现,面向对象是比面向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49课—— 面向对象(3)”
:
-
之前我们讲过一些Python的模块,如chardet、pygame,这些模块不包含在python的默认代码中,需要从外部下载并安装。有些模块提供了自动安装的文件,比如pygame的Windows版本,直接双击安装就可以。但大多数模块没有提供这样的安装方式,有些同学没能成功安装而导致无法在程序中引入模块。在这里,介绍一下python模块几种常见的安装方法。 1. 直接copy 下载的模块文件中已经有了模块的文件,有些模块只有一个 … 继续阅读“python教程_怎么安装python模块”
:
-
在之前的课程中,我们有讲到通过文件来保存、中转数据(参见第31、32、33课)。在使用文件存储时,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处理,按照一定的规范把数据整理成文本,再写入文件中。下次使用时,从文件中读出文本,再按照此规范解析这些数据。 这种将数据转成文本的过程又被称为“序列化”,即将对象状态转换为可保持或传输的格式的过程。对应的,从序列化的格式中解析对象状态的过程被称为“反序列化”。 在之前的课程和示例中,我们都自己手动实现了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65课—— pickle”
:
-
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读取和写入文件。有了这两个操作文件的方法,再加上对文件内容的处理,就能写一些小程序,解决不少日常的数据处理工作。 比如我现在拿到一份文档,里面有某个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。因为每个人交作业的次数不一样,所以成绩的数目也不同,没交作业的时候就没有分。我现在需要统计每个学生的平时作业总得分。 记得我小的时候,经常有同学被老师喊去做统计分数这种“苦力”。现在电脑普及了,再这么干就太弱了。用Python,几行代码就可以搞定。 &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33课—— 处理文件中的数据”
:
-
上一课举了一个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相比较的例子之后,有些同学表示,仍然没太看出面向对象的优势。没关系,那是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程序还不够复杂,等以后你写的程序越来越大,就能体会到这其中的差别了。 今天我们就来举一个稍稍再复杂一点的例子。 仍然是从A地到B地,这次除了有汽车,我们还有了一辆自行车! 自行车和汽车有着相同的属性:速度(speed)。还有一个相同的方法(drive),来输出行驶/骑行一段距离所花的时间。但这次我们要给汽车增加一个属性:每公里油耗(fuel)。而在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50课—— 面向对象(4)”
:
-
Guido van Rossum,Python之父,就是他用一部英国喜剧《蒙提·派森的飞行马戏团》(Monty Python and the Flying Circus)命名了这门语言。1989年,他在荷兰创造了Python(果然名字里有Van的都是荷兰人吗); 1991年初,Python发布了第一个公开发行版;尔后,被无数程序员所使用。 在Python社区,他被人称作“仁慈的独裁者”(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) … 继续阅读“Python的创造者”
:
-
今天抽空来讲点非常非常基础的东西,关于在哪里写 Python视频教程。 如果你已经编写过自己的程序,相信对这些内容已经熟悉。但很多刚刚接触编程的人,对于在 python 里编写并运行代码,还时常有些疑问。 一般来说,有两种运行 python 代码的方法: 1. 使用交互式的带提示符的解释器 2. 使用源文件 第一种方法,所谓“交互式的带提示符的解释器”,也被称做 python shell。当你安装好 python,并正确配置系统变 … 继续阅读“【Python 课堂】第64课—— python shell”
: